2021年12月12日,以“逻辑、数学与哲学──王浩诞辰百年纪念”为主题的哲学与科学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CASIP)举行。此次活动是为纪念著名逻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王浩诞辰百年(1921年5月20日-1995年5月13日)。论坛邀请了7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就王浩的学术生涯和研究并结合当代数理逻辑的发展作相关报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中科院自动化所、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哲学所的27位学者出席了现场会议,同时有78位学者在线参会。

 

报告一:从叙事科学到叙事哲学:王浩学术生涯的启示与意义

      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研究员在报告中回顾了王浩的学术生涯,以及与王浩及其后学的私人交往,总结指出王浩哲学研究的主要风格是“叙事性”;并以王浩的若干部哲学代表作如《哥德尔》《逻辑之旅》和《超越分析哲学》为例,探讨叙事性的学理意义和现实价值。从王浩学术生涯的当代启示出发,王飞跃分析了“叙事医学”概念的重要社会价值,进而结合自己在智能控制领域的学术经历,以AI 3.0理论的提出为例证探讨了当代科学走向“叙事科学化”的可能性。在报告的最后,王飞跃提出了“三个世界、三种哲学”的新架构,并指出新时代的智能科学研究应以广义哥德尔定理为向导,未来的人工世界则应致力于平行哲学的构建,并对哲学所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王飞跃(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二:计算复杂性五十年:王浩与计算理论

      乌镇智库理事长张晓东先生(尼克)在报告中回顾了计算复杂性概念由巴比奇到库克的发展历史,并对其中图灵、维特根斯坦、纳什、库博海、哈特马尼斯-斯蒂恩斯等人的阶段性贡献做出了详尽的点评;还强调了王浩在计算理论朝向计算复杂性理论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张晓东提出,将王浩称作计算复杂性理论的真正创始人是公允的。此外,张晓东回顾了王浩在王浩砖、王浩机、co-NP等重要概念上的开创性工作。讲座的最后,张晓东颇具启发性地指出如果称库克是计算复杂性概念的米开朗基罗的话,那么王浩就是计算理论中达芬奇式的人物。

 

报告三:“一举拿下”(Conquer as a Whole)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郝兆宽教授在报告中回顾了王浩发表于1994年的文章《何谓逻辑(What is Logic)》,该文章致力于以统一的哲学观审视历史上的各种逻辑理论体系。郝兆宽对这篇论文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特别是比较了维特根斯坦逻辑观与弗雷格-哥德尔逻辑观的区别。郝兆宽通过源自模型论和集合论的具体事实探讨了将逻辑定义为“所有可能性”的可能性,并且区分了“分而治之(divide and conquer)”策略和“一举拿下”策略。“分而治之”策略由谢旯提出并倡导,作为指导模型论专家探索数学理论宇宙的向导图。“一举拿下”策略源自希尔伯特纲领,由哥德尔和武丁等人发展并由王浩所倡导,它要求超越ZFC集合论,整体地理解集合论宇宙。

 

报告四:且谈王浩对于分析哲学的元哲学批判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英瑾教授的报告就其翻译的王浩著作《超越分析哲学》展开讨论,他指出王浩的哲学涉及罗素、逻辑经验主义(早期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逻辑实用主义(蒯因)。徐英瑾认为王浩的研究对于分析哲学依然具有普遍意义。同时,他总结了王浩对分析哲学的基本态度和具体分析了王浩的哲学观。徐英瑾认为王浩的元哲学包含了一种矛盾,即哲学的包容性和哲学家的偏见之间的矛盾,并且指出王浩的解决方案是要保持谦卑,也就是说,需要拓展自己的知识图谱。另外,徐英瑾还分析了王浩式辩证法的操作进路,其中谦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徐英瑾讨论了王浩的批评是否适用于认知科学哲学和是否对中国哲学有所启发。

 

报告五:王浩《从数学到哲学》译后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高坤博士就其正在翻译的王浩著作《从数学到哲学》对其哲学的方法论和当时主流哲学的分歧和差别展开报告。高坤首先指出王浩的方法论体现在他的实质事实主义,其根本观点在于相信已有知识对哲学享有第一位的重要性。这种事实主义也应用在数学哲学上。高坤深入剖析了王浩对蒯因的批判,其中王浩认为蒯因言行不一,没有真正严肃、公正地对待数学知识。随后,高坤指出,70年代后,自然主义成为数学哲学的主流,争论的中心是本体论-认识论问题,主要线索是不可或缺性论证和贝纳塞拉夫问题(或认识论论证)。但他认为王浩不参与讨论这个主流观点。高坤认为原因之一是王浩的知识学研究从属于老派的数学基础研究传统,并且后期专注于整理与哥德尔的对话。


高坤(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报告六:Sleeping Beauty in St. Petersburg: a failure for probabilism?

      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Casper Hansen在报告中指出,在2010年,雅各布·罗斯(Jacob Ross)提出了“圣彼得堡的睡美人”的情景,并利用它来论证完全理性的认识论行动者在分配信用方面可能面临理性困境。Hansen在不同的可信度分配标准下考虑这一情景,即与频率有关的标准(frequency)、与准确性有关的标准(accuracy)和与赌博有关的标准(betting)。他的结论与罗斯不同,他认为一个完全理性的行动者的信仰状态不能总是由概率分布来表示。不过,Hansen仍表示,他的结论对主流形式认识论的影响同样令人不安。


Casper Hansen (中科院哲学所长聘副教授)

 

报告七:超越Γ_0:王浩广义直谓主义的可能进路

      北京大学哲学系邢滔滔教授和硕士生刘力恺在报告中,从直谓性概念的起源谈起,探讨了罗素的分枝类型论以及外尔旨在为分析奠基的类型论系统。直谓主义者能够接受的序数是构造性的。王浩为此提出了直谓数学的自动膨胀方法,但该方法的发展却未达到王浩的预期。克雷塞尔继而引入了自动前进方法,但王浩认为数学需要的是直谓可定义而非直谓可证明。王浩给出了“广义直谓数学”的新设想,这一设想的基础是广义归纳概念。刘力恺回顾了实现王浩广义直谓主义的三种可能进路,分别是算术可定义的归纳定义、直谓集合论和韦弗的数学概念主义,其中后者可视为直谓数学的现代审视。

左: 邢滔滔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右: 刘力恺 (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生)


      此次论坛就王浩先生对数学、逻辑学和哲学的贡献作报告,并且结合当代数学、逻辑学和哲学的发展展开激烈的讨论。在未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继续致力于科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关心的哲学问题,和围绕当代科学的前沿和基础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活动。


左: 郝刘祥 (中科院哲学所/国科大人文学院教授)

右: 张增一 (中科院哲学所/国科大人文学院教授)

 

会议现场

 

论坛报告人简介

王飞跃: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尼   克(张晓东):乌镇智库理事长 图灵算力研究院院长

郝兆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高   坤: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讲师

Casper Hansen: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长聘副教授

邢滔滔: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刘力恺: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