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9月22日(周三)19时,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系列国际讲座“知识机器:非理性如何塑造现代科学”以线上的形式在ZOOM和返朴B站直播间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纽约大学哲学系迈克尔·斯特雷文斯教授(Michael Strevens)带来题为“知识机器和科学中确证理论的角色”的主题讲座。讲座由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闯教授主持,岭南大学达雷尔·罗巴敦教授(Darrell Rowbottom)、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卡斯珀·斯托姆·汉森副教授(Casper Storm Hansen)、华东师范大学徐竹副教授、北京大学孙永平教授担任评论人,其中ZOOM观看人数为104人次,参与B站直播人数1042人次。
斯特雷文斯从科学哲学中的传统领域——“确证理论”展开。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1. 证据支持;
  2. 区分理论证据出现的场合;
  3. 论点辩护;
  4. 科学论证规则的功能。
首先,斯特雷文斯讨论证据支持的核心问题,即基于科学理论的证据如何支持某一科学理论优于其竞争对手,或者反对某些理论使其淘汰。在科学哲学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证据支持经常在确证理论中被提及。其中存在两种研究确证理论的进路,分别是人类学和逻辑学进路。斯特雷文斯更仔细地考察亨普尔对证据支持的论述,他指出了科学家实际行动中的有趣特征,认为亨普尔理论的优点在于:它给出了直接确证任意逻辑形式之假说的标准,并解决了一个类似理论的固有矛盾。其局限在于:它是纯粹定性的,不能给出证据支持理论的程度有多强;它仅允许关于可观察对象的理论被确证。
其次,斯特雷文斯对证据支持理论的的场合作出区分,分别为正式科学论证的场合,包括科学期刊和会议论文,是科学家与同侪进行交流的正式途径。另一种是非正式的私人科学推理的场合,其中最主要的是科学家自己的反思。两种场合有着截然不同的证据支持结构。
紧接着,斯特雷文斯试图论证:在正式场合,证据支持理论的结构具有非量化以及无视超经验优势的特征。如科学哲学家所知,相关的量化指标并不足以决定证据支持的强度,假设的合理性对计算证据支持的强度是必要的,但是通常这些数字并不会在科学发表中被报告。除此之外,科学文献无视超经验优势不仅令人惊异地与许多哲学家所说相悖,而且它是非理性的,理论的美或者优雅所表明的超经验优势足以支持某些理论。
最后,斯特雷文斯认为正式科学论证规则的功能不是追求客观性,正式科学论证的规则在科学中扮演的是动力的角色,是库恩认为范式所扮演的那种,我们不应该将这些规则当作推理或者决定证据支持程度的规则,而是把它们当作游戏规则。
评议环节,评论人分别从经验支持的科学言说是否真的不求助于任何超经验优势、私人科学推理是否是科学发展背后真正的驱动力、如何界定“科学游戏”等公开场合的科学论证、以及是否存在改变科学的方法等四个角度给予评论,斯特雷文斯分别回应,他认为科学是一种游戏、科学论证的规则是解释的铁律,这一整套概念是一种社会的概念。其次,确实是私人推理才会驱动科学发展,科学的智识部分发生在科学家的头脑中。但是与此同时,科学游戏也还在进行,并且在动力的意义上同样对科学发展至关重要。最后,主讲人澄清关于“非理性”的断言,这一断言并不是指科学家们被迫用非理性的方式思考,而是说他们遵从表面上看上去非理性的实践习惯。科学的内核存在一种张力:一方面,我们有传统的巨大惯性,另一方面,我们有改进和提升游戏的期望。
主持人刘闯教授表示感谢主讲人的精彩报告,认为非理性的思考对于现代科学的成功至关重要,讲座在与会者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本次讲座的线上回放: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q4y1o7MK